[導讀]《人生一串》是2018年6月在B站上線的燒烤美食紀錄片,被廣大網友贊為中國人的深夜食堂。時隔近一年,《人生一串》第二季卷土重來。這次《人生一串》總攝影師徐天淳以及後期製作李伯男為大家分享下兩季節目的幕後拍攝製作乾貨!

  

  原文來自:影視製作雜誌

  整理:松下專業影像

  2018夏天,當我看了《人生一串》后,我就知道,這個夏天我的減肥大計又要失敗了…….本來打算打開彈幕看看大家的吐槽,結果!糊屏了!!!

  《人生一串》是2018年6月在B站上線的燒烤美食紀錄片,目前第一季播放量已突破五千萬,彈幕已近100萬,被廣大網友贊為中國人的深夜食堂。節目組先後走訪了全國32個省市、500多家燒烤店,最終將鏡頭對準了其中30家。時隔近一年,《人生一串》第二季卷土重來啦!!!第一集將在六月下旬與各位吃貨正式見面~看來今年夏天又有很多吃貨的減肥夢要破滅了…….

  Q1:請介紹下兩季節目整體的拍攝周期、拍攝流程及團隊規模。

  徐天淳:《人生一串》第一季是從2016年年初開始籌備的,在拍攝之前就已經確定了網絡播出平台,所以包括題材、影像語言手法、拍攝方式都會更接地氣、更靈活同時也更具挑戰性。考慮到很多城市的交通不方便,以及設備運輸和拍攝靈活性的問題,最終兩季節目都選用了自駕的方式,按照東西雙線同時拍攝。

  團隊規模上都是兩輛車、兩個組、每組四個人,外加導演共計十餘人。兩季節目的整體拍攝周期都基本控制在90天左右,其中第一季後期製作花費了三個月的時間,DIT包括素材管理等工作都是邊拍邊做,精剪的工作則等到全部內容拍攝完成后才開始做的。第二季目前還在緊張的後期製作階段。

  Q2:第一季走訪了近500多家燒烤攤,最終是如何統一影像風格、色調的?

  徐天淳:第一季整體風格我們叫做三氣合一,包括江湖氣、煙火氣、接地氣。整體的影像風格也是根據這個大方向來奠定的。基於紀實的屬性和網絡平台播放的基礎,從視角、影像敘事來說希望能呈現出比較鄰家、接地氣、接近市井的一種自然的感覺。通常攝製組都會先和拍攝對象“混熟”,在熟悉一段時間后真正進入到他們的生活中后再開始拍攝。在色調方面,後期製作會進行一些色彩匹配,在不同設備之間做色彩空間的LUT轉換,保證視覺一致。其實各個城市的攝製團隊本身並沒有發生變化,都是同一批人在拍,所以在不同的城市,攝影師本身就會根據環境的變化來做相應的控制,保證整體影響風格、色調的統一。

  其實相對來說,風格統一是比較基礎的工作,難的是怎樣在每一站都能有所突破。基於燒烤本身的特性,大江南北其實是有一定相似度的,怎麼把當地的燒烤特色呈現出來並且在影像風格上做出相應的改變來突出其特點是比較難的,這也是我們需要不斷去努力的。比如用到一些主流紀錄片不會用到的特殊的、誇張的鏡頭。

  在拍攝西昌燒烤小二哥使用魚眼鏡頭的創意就是因地制宜,因為《人生一串》中的燒烤攤都是真實的現場環境,不像影視劇中可以再搭建,很多時候攝影師再後退一步就到快車道上了。當時拍小二哥的時候,本身也需要拍一個店面的全景,正巧當時我們有魚眼鏡頭,所以就用了。

  Q3:在兩季節目的拍攝中,哪些燒烤店的拍攝給您印象比較深刻?

  徐天淳:手心手背都是肉啊(大笑ing)就比如在長春拍第二季,有一家燒烤店非常小。在第一季拍攝中從來沒拍過這麼小的店,房間的面積基本也就五六平米,人在裏面轉身都難,到了食客爆滿的時候,拍起來更難,攝像師只能輪換着進來。店裡用一個小隔斷把操作間和就餐區分開,我們在操作間安排了一名攝像,外面就餐區的副攝影、助理等就只能在店外,包括現場錄音師都得從窗戶外把錄音桿伸到店裡拾音。

  李伯男:當時現場拍攝團隊和食客都是“無處下腳”,全都在爐子邊上站着等着。

  Q4:《人生一串》在影像風格、畫面呈現上有哪些特點?

  徐天淳:《人生一串》兩季節目都保持美食燒烤紀錄片的主體,維持以美食為主,節目希望盡量通過平民化的視角來呈現市井文化,所以片中會有一些方言的接入、當地食客現身說法、老闆本身的故事等新鮮、年輕的敘事方式,更貼近B站的語言風格。

  李伯男:《人生一串》文案比較像B站的語言風格,給人感覺很親切,其實是因為文案中網絡詞彙的運用不是在附和,而是文案作者本人在生活中就很熟練的在運用這些詞彙。他就是在這種網絡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對這些網絡詞彙的內涵可以把握的非常精準,觀眾一聽就會認同這種用法。而相對“高大上”的紀錄片更多的時候則是在系統的梳理,表達方式更成熟,給觀眾學習的感覺,但《人生一串》更像是在與觀眾聊天。

  Q5:為什麼會選擇VariCam LT作為主攝像機?有哪些參考因素在其中?

  徐天淳:我們在拍《人生一串》第一季之前就已經使用了很長時間的VariCam LT,對這款攝像機在極端環境等各種情況下的可靠性非常信任。在第一季的拍攝中,從最冷的冬天的哈爾濱,到零下幾十度的齊齊哈爾,再到夏季湛江的海邊拍攝,機身的堅固性、色彩空間,以及拍攝現場支持LUT編輯回看等自定義功能都能給前後期的創作人員比較大的信心。如果一款攝像機只能靠觀察Log、伽馬線、直方圖來判斷,在現場拍攝或後期處理素材的時候都會缺乏一定的色彩感知。

  有時候導演可能比較習慣剪輯Log灰度的素材,在做完調色后反而會出現顏色“打架”的情況,也就是顏色不匹配,這就會增加後期的工作量。而VariCam LT可以伴錄LUT帶顏色的代理素材,後期就可以將色彩風格還原的素材給到剪輯、導演,這樣就可以保證包括後期調色、預看片在內的流程下來以後,大家都會保持愉快的心情。特別是對於我們這種素材量大、周期較長的項目來說,這一點非常重要。

  李伯男:VariCam LT還可以自由更換PL卡口及EF卡口,這樣鏡頭的選擇空間就更大更自由。另外,相比較由第三方來提供轉接功能,VariCam LT原生官方卡口的穩定性更好一些。

  Q6:基於第一季的拍攝經驗,第二季在拍攝器材上有哪些更新和升級?

  徐天淳:第二季希望在美食本身再加強觀賞性,所以在設備源頭上做了很大突破。在第一季拍攝器材的基礎上,第二季還使用了防水探針鏡頭、五倍變焦顯微鏡頭、全景運動相機。比如在第一季拍攝的時候,最多只能達到一點多倍的放大倍數,很多食物和調料的反應都無法完全展現出來,有很大的局限性。而第二季使用五倍變焦顯微鏡頭就可以把食物的紋理、結構,以及食物和調料酒等調味料的反應更進一步的透過鏡頭呈現出來。

  另外,在拍第一季的時候,為了防止調料酒或湯汁的噴濺,我們做了亞克力板等防護措施,而第二季使用的探針鏡頭的針頭部分本身就是防水防塵的,這樣就可以直接貼近食物拍攝,不用再像第一季那樣做遮擋,可以做更靈活的運動。還有探針的焦距為24mm最近對焦點非常近,這樣就可以在貼食物非常近的情況下保持比較廣角的視角。

  Q7:現場拍攝時怎樣安排機位來呈現“燒烤香”?針對食物和人物等不同拍攝主體,鏡頭會有一些區別處理嗎?

  徐天淳:現場都採用雙機位,根據食材多角度靈活拍攝。在現場,VariCam LT主要負責主體內容的拍攝,包括食物升格等高質量拍攝的內容。但是如果在空間比較狹小或需要移動拍攝等情況下則會選擇松下GH5等小型設備。其中,食物鏡頭的拍攝會更偏向微距類,以食物本身的特寫為主,人物鏡頭的拍攝考慮到人物工作的現狀以及環境信息的交代,一般會選用中焦、廣角等焦段。

  Q8:片中大量低照度的場景經常使用什麼樣的感光度?您如何評價VariCam LT在這方面的表現?燈光設計方面做了哪些設計?

  徐天淳:VariCam LT的高寬容度及雙原生ISO節省了一部分的燈光需求,一般夜景拍攝選擇的是5000原生感光,這也是最初會選擇VariCam LT的主要原因之一。燈光設計基本還是結合現場的環境光,本身不想讓觀眾看出來打光的痕迹,盡量還是現場的環境光為主,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補充。比如現場是白熾燈,我們就會使用暖色溫的燈具,如果現場使用了冷色燈管,我們則會選擇色溫較高的LED燈。

  Q9:拍攝過程中怎樣保護拍攝器材不受油炸、燒烤等高溫帶來的損害?第二季中有哪些全新的保護措施?

  徐天淳:在第一季拍滷雞腿的時候,我們將GoPro下到了鍋里,在那種相對密閉且高溫的環境下,對GoPro造成了比較大的損害。基於第一季的拍攝經驗,第二季拍攝的時候會更加註意,防護工作相比也會更到位一些,包括使用亞克力板、有效的包裹、防雨措施等。其實在拍攝過程中,包括燈具、拍攝設備遇到高溫都會報警或出現問題,所以我們還是盡量選擇質量更有保證的產品,比如燈光就會選擇顯色準度高、散熱性好、便攜性強的燈具。

  Q10:兩季節目錄製的是什麼格式的素材?面對龐大的素材量,DIT工作是如何進行的?

  徐天淳:第一季是以高清為主,實際素材量大概是40多T。第二季前期在拍攝的時候盡量用4K拍的都選用了4K,其中食材的部分盡量都用4K,一些人物的採訪、抓拍等基本還是高清。因為第二季仍然在B站播出,播出需求還是高清,所以4K僅作為高質量的記錄。但我們希望第二部中能有更大比重的4K,不過最終的素材片比還是要看最終剪輯的版本。

  李伯男:主要DIT工作都是由後期工作室來完成的,基本按照素材備份→源文件重命名→格式轉碼→交付代理素材給導演粗剪→回批源素材精剪→調色的流程進行。

  由於拍攝是採用開車自駕的方式,車上需要帶設備,沒有額外的座位留給DIT人員。另外紀錄片拍攝現場事件會比較緊張,素材卡數量較多,所以都是每天全部拍攝完成以後再進行當天素材備份、記錄卡格式化工作的。

  現場素材備份完,回到後期機房,我們會將所有原素材雙備份,一份存入RAID硬盤陣列,另一份在LTO7磁帶上冷存儲。之後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保證所有素材擁有獨立的唯一文件名。具體來說就是按照導演+日期+設備型號+記錄卡編號的形式重命名為統一的19位字符。因為使用到大量民用機,儘管畫質已經足夠專業,但在文件管理上不夠專業化,每次格卡後文件名就會重置,這就會導致出現大量文件名重複的問題。對於我們這個規模的項目而言,直接使用機內源文件名進行素材管理和剪輯的話在後期精剪和調色套底時就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接着再進行LUT加載和轉碼工作,也就是提供給導演的粗剪素材都是代理素材。因為拍攝中使用了多種設備,所以除了VariCam LT使用機內代理格式外,其他的設備都會統一進行格式轉碼,轉成ProRes的代理格式。兩項工作完成后,再把素材交給導演粗剪。粗剪完成后,在後期機房回批源素材精剪,定剪后交付調色。

  Q11:後期剪輯如何分配食物、人物等素材比例?第一季和第二季是否有做調整?

  徐天淳:《人生一串》定位就是一個美食紀錄片,所以第二季還是會以美食為拍攝主體。我們雖然也拍攝了大量的原始故事素材,不過還是會把人物故事、人文內容當作調料加入到片中。整個配比基本在7:3左右,主體還是美食。

  Q12:怎樣處理素材和鏡頭,以防片中大量烤肉的鏡頭引起觀眾視覺疲勞?

  李伯男:在畫面和聲音上都對此做了重點處理,保證大家看到食物的時候是有食慾的。

  徐天淳:在聲音處理上,除現場同期錄音外,後期還會進行一定的降噪和匹配處理。因為在燒烤過程中需要排煙,風機或排風系統是沒辦法完全關掉的,這就導致現場錄音會有大量嘈雜的噪聲。對此我們有時候會先關停風機幾分鐘,錄音師把食材的聲音採錄完后,再把畫面重新拍一遍。由於風機關停后無法排煙,畫面就可能會拍不完,所以很多時候聲音和畫面其實不是完全同步的。比如在拍一個食物燒烤特寫鏡頭的時候,聲音上就希望有一種在耳邊的感覺,這樣我們就會在風機關掉、安靜的環境下採錄食物吱吱冒油的聲音。

  另外,不同的食材、不同的做法,出來的聲音也不同,像帶筋類的食物在受熱的時候就會發出噗噗的聲音,所以每個食物的聲音我們都會單獨去錄。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季和第二季每組就只有一個錄音師,所以錄音工作就是既需要自己錄音,也需要自己給自己當助理。

  Q13:作為兩季節目的拍攝主機,您認為VariCam LT是否能滿足紀錄片當前的拍攝需求?有哪些方面還可以做進一步的提升呢?

  徐天淳:使用VariCam LT這麼久,對於它的畫質、可靠性已經很滿意了,如果後續能優化金屬機身的重量,更輕量化一些就更好了。

  李伯男:我的想法是如果想成為爆款設備的話需要抓住高感和升格兩點。現在高分辨率的設置已經趨於理性,很多廠商已經推出了相對低分辨率主打高感光的設備,說明這可能是業界根據8K設備使用回饋所作出的調整。但現在市場上能保證質量拍攝400格左右升格的設備大多還是需要專業的高速攝像機,通用攝像機目前還沒有能達到這個等級的升格能力。當然,也有的品牌機型可以達到300或400格的升格,但卻要損失很多分辨率或需要裁切畫幅。所以在保證畫質的前提下,我對這個功能還是比較期待的。

  另外,包括業務機、和介於完全業餘或學生團隊與真正影視專業之間的准專業市場,自動對焦功能是比較重要的。比如一個小團隊會希望每天能盡量拍更多的題材,在做故事片創作的時候也希望能做商業廣告,同時也可能去做會議記錄,如果有自動對焦這個功能就能介入到更多的應用場景中。

  Q14:《人生一串》下一季或其他項目會有向8K發展的想法嗎?

  徐天淳:8K對於前期拍攝和後期DIT數據存儲的要求都翻了很多倍,未來會考慮前期用8K拍,但後期製作可能會下變換到4K或2K製作。尤其是對於一些具有文獻記錄價值的內容我們也希望能以更高的畫質來記錄,對未來也是一個提前的布局吧,但是最主要還是得看預算(哈哈哈哈)。

  最後,友情提醒一下,想減肥的朋友請慎重觀看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