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智慧城市在過去的2017年發展飛速,隨着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智能信息化,是運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採用智能化等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基於物聯網的智慧城市建設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智慧城市在過去的2017年發展飛速,隨着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智能信息化,是運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採用智能化等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基於物聯網的智慧城市建設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在過去的十幾年間,全球相繼啟動智慧城市計劃。從在建數量來看,中國以500個試點城市居於首位。在“一城一策”的助推下,2018年智慧城市建設將獲新進展。

 

  城市化進程對城市的人口、交通、通信、健康、教育、污染及廢棄物等方面帶來了諸多挑戰。為了緩解這些挑戰帶來的壓力,在過去的十幾年間,全球相繼啟動智慧城市計劃。

  目前全球已啟動或在建的智慧城市達1000多個,從在建數量來看,中國以500個試點城市居於首位。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智慧城市建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預計,2016-2020年,我國建築智能化市場,規模繼續保持30%左右的增長,到2020年或可達6400億元。

  雖然我國內主要智慧城市實踐取得的效果十分明顯,但其中也存在群體“数字鴻溝”明顯、監控與評價環節缺失、政府角色定位不準等問題,嚴重製約着當下智慧城市的規劃與建設。

  要知道,智慧城市的建設涉及的主體包括政府、運營商、解決方案提供商、內容及業務提供商以及最終用戶等,涉及範圍廣,存在問題多,比如在戰略、設計建設、運營、維護等方面仍存在諸多缺陷。

  除此之外,智慧城市建設所需的傳感器網絡、雲計算、超級計算等技術目前也主要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這對於國內智慧城市發展,無疑是一大難題。

  顯然,中國政府也早已經意識到了這些問題的存在,因此在“十三五”規劃中進一步提出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的新要求和新目標,力求打造開放、共建、共享,服務均等化以及城市特色化的智能城市。在“十三五”規劃,我國對智慧城市的投資總規模將逾5000億元。

  回顧過去幾年來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歷程,自2013年1月29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了首批90個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至2016年,我國已選擇數百個城市或城鎮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

  2017年,以設立雄安新區為標誌,我國智慧城市建設進程明顯加快,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國內已制定智慧城市建設計劃或正在開展相關工作的城市大約有五百個。

  同時,為實現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質、節能減排等目標,過去幾年,我國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大力提倡推行“城鎮化”。相關部門還提出在“十三五”時期,將有針對性地組織100個城市開展新型智慧城市試點,同時開展智慧城市建設效果評價工作的目標。

  目前,我國智慧城市處於實踐階段,是加快開展標準化建設的有利時機和關鍵時期。在智慧城市建設效果評價工作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績。

  有關數據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已立項的智慧城市標準達34項,發布5項,進入報批階段的16項,處於草案徵求意見、待送審等階段的共13項。中國的智慧城市標準建設已步入快車道。

  此外,從2017年6月開始,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便已決定啟動試點工作,計劃在全球範圍內遴選10個城市,對已發布和在研的11項智慧城市基礎設施標準進行為期兩年的針對性測試和驗證,其中中國5個城市,歐洲3個,美國和日本各1個,最終結果將於今年5月份公布。

  令人欣喜的是,近日ISO智慧城市國際標準(中國區)首批試點工作會在成都舉行,會議通報了2017年智慧城市國際標準試點評審結果,四川成都和廣東佛山南海區順利通過ISO最終評審,開始啟動相關工作。

  智慧城市國家標準是基礎的、通用的標準,各市要形成自己的模式和指標。有業內人士表示,2018年預計還將再發布10多項智慧城市建設標準。2018年,“一城一策”將更好地發力智慧城市建設。